3月29日,华东理工大学在徐汇校区举办首期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学术研讨会,并发布研究课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加速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把准站位,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二是把握机遇,形成标识性的研究特色;三是把握住主线,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强调,建好学校马研院既要提高站位,又要守正创新,要开放协作,打造高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平台;并兼收并蓄,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华理智慧。
上海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办公室副主任薛建华表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入选“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支持计划”为新起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依托理工学科优势推动跨学科融合,通过有组织科研攻关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转化。未来可以聚焦三大方向:坚持育人使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服务人才培养;面向国家战略,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搭建交叉平台,汇聚国内外资源产出特色成果,持续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兄弟院校代表、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丁晓钦表示,希望通过“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支持计划”,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等兄弟高校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助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文发布首期重点课题,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大主要方向。周文表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目标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学术水平和实践成果,并通过课程、教材和培训等形式深化人才培养,力争打造华东理工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示范性、创新性和标志性工程。
在论坛研讨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就“中国自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研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